晨起屋外下起了大雨,在清邁的最後一個早上,且不想待會兒要去那裏,先到餐廳享用早餐,選擇室外棚架下的座位,臨著濱河欣賞河上風光,河上靜靜泊著旅館的船,細細的雨絲、飽含水氣清新的味道,難得的悠閒…
本想今天早上可以到旅館有蘭納風格的泳池,度過美好時光,雖然早餐後天氣已經放晴,但仍然有些濕冷,池水冰冰涼涼的,還是不要嘗試好了,那麼就到行程表上列了好幾次~“xxx 或魏功甘古城”的那裏去囉~
問了Ratilanna 的服務人員,大約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足可玩完趕回來搭機,請他幫我們詢問嘟嘟車司機,由這裡往返魏功甘加上等待的時間是300B,聽來合理,那麼就把握最後的機會衝了
看看~
魏功甘
佛曆2527年(今年543年+2015年+1年=2559年)在昌康廟,低於地平面處發現荒廟基座遺跡。開始了古蹟挖掘和修繕,其中包括了古碑刻、佛像、佛牌、陶器碎片等哈立奔才王朝和蘭納王朝的古物。考古學家認為這地區就是古傳奇功甘古城的市中心,也證明了在佛歷第19時代以前或蘭納王朝以前此地區已有居民居住。
佛曆1829到1838年,蘭納王朝的第一位國王蒙萊王建立了魏功甘,下令挖建護城河,建築古康廟、功甘橋。他利用濱河作為北邊和南邊的主要交通路線,將這裡打造成貿易中心。
蘭納王國的“魏功甘”
蒙萊王統治時期,建築了十多座寺廟,這些在魏功甘地區遺留下的部分古寺廟,展現了魏功甘的興旺時期。到了佛歷1839年,因為魏功甘位於水流流域地區,容易發生水災,蒙萊王遷往素貼山山腳和濱河北部平原地區建立了清邁,立為蘭納王國的中心區。魏功甘作為古城與清邁城並存,而按照古牌刻記載提到魏功甘和清邁同樣是個大社區,證明了在蘭納王國期間,魏功甘還是個熱鬧的社區市,一直以來都有人民居住。
“魏功甘”的毀滅
泰國藝術廳依土壤沉積及各座寺廟挖掘出的古穀物遺跡判斷,發生大水災之前,魏功甘已荒廢,荒廢的原因在於戰爭的影響,緬甸佔領了清邁和蘭納地區,尤其是魏功甘這一塊,大批居民成為俘虜/奴隸,魏功甘變成荒城,後來發生了濱河大水災,水流帶著一大堆沉澱、礫石、沙埋了整個魏功甘,平均深度為1-2米。
資料來源 http://qr.wiangkumkam.com/cn/info-1/
車子很快就過來了,原來是昨天送我們去3D 博物館的嘟嘟車阿伯,他應該是飯店合作的司機,魏功甘離Ratilanna 並不太遠,只覺往郊區的方向走,大約十來分鐘吧,在一個人煙不多,滿是綠意的社區間的小路繞來繞去,阿伯還問了路,本以為是阿伯要帶我們到各個古蹟遺址參觀說,原來他也不識路,就在不明就理滿頭霧水時,來到了這裏~魏功甘古城的訊息中心
原來中心這裏有提供馬車遊魏功甘,行程約一個小時,費用300B(所以我們一家遊魏功甘是前面的嘟嘟車300銖+馬車300銖共600銖),這剛好趁了我的意呢!之前在網路上看到魏功甘的玩法,有騎腳踏車,也有參加遊濱河搭配乘馬車遊魏功甘古城的行程,但因為時間及地緣都安插不進前幾天的旅程裡,至於單遊魏功甘的部分似乎沒有旅行社在賣,原來只要過來這邊就可以了:)
下面這是遊船那個行程的官網,每人好像好幾百銖,我們没參加這個喔~僅供參考!!
http://maepingrivercruise.com/wiangkumkam.htm
等待馬車的時間,先來逛逛…
供奉的這一位,我猜是建立魏功甘古城和清邁城的明萊王…(蒙萊王,孟萊王^^)
不一會兒馬車已備妥,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出發去尋訪這曾經消失的古城囉~八月雨季的魏功甘四處綠意盎然,像極了我們和煦的四月天,馬車輕快的行進,伴隨著達達的馬蹄聲…讓我彷彿也感受到了孟郊「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」愉悅的的心情
第一站來到了昌康寺,這裡是魏功甘古城的中心,也是最先發現遺蹟的地方
園區就如同清邁其他寺院一般不光是佛殿建築,還有佔地不小的院落~像公園似的
覺得泰國文化保存及觀光做的很好,在魏功甘的每個古廟遺蹟,都可找到這白色的立碑,上面除了有古蹟的泰中英文三語名字外,還可以由上頭的QR code連接到古城的網站,瞭解其文化歷史,對旅人而言非常實用方便,尤其我們沒有事先做功課的,可以輕鬆的方式取得資訊
這佛塔感覺跟清曼寺的風格很像
生平第一次坐馬車…比牛車舒適多了^^
坐上馬車又往下一站行去囉! (待續)
昌康寺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