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柴迪隆寺我們已是飢腸轆轆,想説時間早已過午,又已經吃了好幾餐泰菜,就去吃網路上推薦好吃便宜的海南雞飯好了,由柴迪隆寺前的菩波克寮路 (Phrapokklao Road)路往北騎,還沒到達三王像的那條小路左轉就是了,因為單行道的關係,我們還是乖乖將廣場繞個圈…
沒想到發清海南雞飯已經拉下鐵門,另一家發榮也即將打烊,真是晴天霹靂,功課没作好無奈何只好隨便找家吃吃
後面那家的老外一直瞄我們,後來還跑來問路,難道我們一副熟門熟路的樣子?後來也有陸客問我們,是不是騎單車看起來比較厲害一點…(得意中)
因為很渴所以點這個湯飯,除了調味有些鹹,味道還可以… 飲料價目表~還滿平價的
亂點飲料結果~右邊那杯綠色的味道怪怪的,有點蘆薈的感覺~下次還是別亂嘗試XP
發清鐵門深鎖,鄰近的魚丸湯有開,但我家老爺堅持不吃魚丸,而我也不愛加工品,所以沒緣嘗試這網路人氣美食啦~
重新來到清邁藝術文化中心前廣場,有名的三王紀念碑就在這裡~是為紀念協力建造清邁古城、對清邁有重大貢獻的3位國王:創建泰國文字的蘭坎亨大帝(素可泰王朝)、孟萊王(蘭納王朝)及南蒙王(孟萊王的盟友)而立。
三王雕像後面是清邁文化藝術中心,建於1924年。館內展示清邁的歷史資料﹑清邁人古今生活﹑清邁佛教文化﹑農業及山地民族資料等。
没有時間與閒情進去慢慢逛,
匆匆留影後,便往下一個目的地~清邁最古老的寺廟~清曼寺前進...
踏入清曼寺所見一如其他泰式廟宇慣常的金黃閃亮,只是覺得時光仍然偷偷施了魔法,感覺上,清曼寺的金黃不若其他年輕的廟宇那般輕揚,多了些古老的色澤…或許是寺裡稍稍繁茂的綠,葱蘢的草木,悄悄洩露了寺院古老的氛圍
這座清邁最古老的寺廟是在西元1297年由孟萊王(King Mangrai)修建,寺的規模並沒有很大,包括一座佛塔、兩座僧院、一座十九世紀的佛堂和矗立在磚石基座上的藏經閣
大殿前有幾個婦女籠著些鴿子叫賣放生(上圖左),可笑的是寺裡正有許多鴿子在旁踱步、飛翔,不知這些鴿子是否習慣一再被抓、放生、被抓…不理她
這幾天看到好多皇后像~泰國人真的很愛戴他們的皇后耶
主殿右邊較小的神殿供奉著兩尊據說有造雨神力的神像~Phra Sila與Phra Sae Tang Khamani,也許太珍貴,ching看到神龕前還設了欄杆保護神像,神像小小的,我們没有仔細看也没照相就離開了XP
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…
由這滿是綠意的小徑往後走,可看到在主殿後面亮晶晶塔頂尖尖的佛塔~這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築,佛塔融合了蘭納和錫蘭(Sinhalese)風格,包括了四周圍繞著15頭等身大象雕塑的高大方形基座,八角形塔腰和鐘形塔頂。
往前~~主殿旁的窗戶也裝飾的很精緻
雖然說都是蘭納&錫蘭風格的,但和柴迪隆寺的大佛塔造型不同,而且這邊的大象比較完整
佛塔下面兩層基座已經斑駁,上頭金黃色椎型的塔頂卻是日久彌新,兩者並存卻没有違和感,衝突而美麗,像是不同材質與光陰的對話…與柴迪隆寺的宏偉不同,呈現出不同的美感和力量
這一棟不知什麼用途,感覺比較新忍不住一直拍
或許呈現歲月的滄桑方能令人如此心動、沈吟…
必須用浮橋連接才能過去,好像是為了保護經書,防止蟲蟻之類的…
小坐一下,欣賞眼前的風景
寺中種著幾棵巨大的雞蛋花,這種樹在峇里島代表的是浪漫,在此伴著古寺長存,卻有著不同的韻味,每每令我想起,在流逝的某一時刻裡,某個僧人親手栽下了它,又經歷了多少春秋,方能長成如此高大?